保罗·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出生于英国布里斯托,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生前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名誉教授。
# 教育经历
- 1918年进入布里斯托大学电机系学习工科。
- 1921年获得工程学学位,随后攻读布里斯托大学数学学士学位。
- 1923年以一级荣誉的成绩从布里斯托大学毕业,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物理。
- 1926年获得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 职业生涯
- 1926年应邀任圣约翰学院研究员。
- 1929年被任命为数学物理的高级讲师。
- 193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 1932年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
- 1961年当选为宗座科学院院士。
- 1969年辞去剑桥大学职务并接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提供的教职。
# 主要成就
- 发展了量子力学,提出了狄拉克方程,从理论上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
- 与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个人生活
- 父亲查尔斯·狄拉克是法语教师,母亲弗洛伦斯是图书管理员。
- 童年时期家庭生活较为压抑,父亲要求严格,这影响了他的性格,使他倾向于沉默寡言。
保罗·狄拉克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理论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著作《量子力学原理》是量子力学领域的基本教科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