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美国著名生物学家、博物学家,社会生物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达尔文”和“社会生物学之父”。以下是他的生平简介:
# 早年经历
- 威尔逊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自幼对大自然产生浓厚兴趣。
- 七岁时,他在一次钓鱼事故中失明了右眼,这促使他决定专注于昆虫学研究。
- 1949年,威尔逊毕业于阿拉巴马大学,1955年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
# 学术生涯
- 1955年,威尔逊开始在哈佛大学执教,长期致力于研究蚂蚁和其他群居性昆虫。
- 1969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1975年,威尔逊出版了《社会生物学:新综合》,将他对昆虫行为的理论应用到脊椎动物,并探讨了人类行为的遗传因素,该书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 威尔逊还提出了基因-文化共同进化的理论,并与罗伯特·麦克阿瑟共同发展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 主要成就
- 威尔逊是社会生物学的奠基者,他的研究对进化生物学、遗传学、人类学等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两次获得普利策奖,分别是1978年的《论人性》和1991年的《蚂蚁》。
- 威尔逊还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前驱和倡导者,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晚年生活
- 威尔逊晚年任教于佩莱格里诺大学,并为哈佛大学的昆虫学研究员。
- 2021年12月26日,威尔逊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去世,享年92岁。
爱德华·威尔逊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深远,他的理论不仅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也引发了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进化的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