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等,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 人物生平
- 早年生活:出生于浙江余姚,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害。崇祯元年(1628年),黄宗羲入京为父申冤,当庭锥刺宦官许显纯,痛打崔应元,人称“姚江黄孝子”。
- 入社兴学:归乡后发愤读书,师从刘宗周,参与复社活动,积极投身学术与政治。
- 抗清隐居:明亡后,组织“世忠营”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多次拒绝清廷征召。
- 著述讲学:一生著述丰富,达50余种,300多卷,包括《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等,并在多地设馆讲学。
# 主要成就
- 思想成就: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障民权。
- 学术贡献:开创浙东学派,对史学、经学、地理、律历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其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黄宗羲以其卓越的思想和学术成就,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