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慈(1913年-1975年),原名孙韵君,出生于安徽寿县的书香门第。她的祖父孙家鼐是清末重臣,父亲孙传瑗曾参加晚清民主革命,为一代名士2。以下是关于孙多慈的简介:
# 教育背景
- 1930年,孙多慈先考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未被录取,于是到中央大学美术系作旁听生,并结识徐悲鸿2。
- 1931年夏天,孙多慈以图画满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录取,正式成为徐悲鸿的学生1。
# 职业生涯
- 毕业后,孙多慈在中学教书1。
- 1947年,她在上海市举行画展1。
-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孙多慈随许绍棣去了台湾,到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后任院长1。
- 1957年,她获得台湾“教育部”美术类金像奖1。
# 艺术成就
- 孙多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画家,与潘玉良齐名。她中西兼修,在两种绘画领域都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1。
- 她的主要艺术作品有《玄武湖春晓》《孙多慈素描集》;1930年素描《瓶汲》、油画《泰国公主》及《石子工》;1934年作品《狮》;1961年《孙多慈自画像》《天问》《沉思者》《农作》《妹妹》等1。
# 个人生活
- 1940年,孙多慈与国民党委员许绍棣结婚1。
- 1975年,孙多慈患乳腺癌,曾三次飞往美国手术,仍无效,当年病逝于美国洛杉矶1。
孙多慈的一生充满了艺术追求和个人奋斗,她的作品和故事至今仍激励着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