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湖南会同人,是中国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位居十大将之首。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他先后在第八国民学校、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等学校读书。1923年,他报考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被录取为选送生。
- 入党革命: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
-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期间,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在苏中、苏北等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指挥了车桥战役等著名战斗,为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指挥了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 建国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粟裕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为国家的建设和军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荣誉与成就
-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