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艺术教育家,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
艺术成就
- 绘画风格:黄宾虹的山水画浑厚华滋,充满生命力,展现了他在诗词、书法、金石、美术史论、鉴赏等多方面的造诣。他主张“师古人而不泥古”,注重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代表作品:包括《蜀江归舟图》《焦墨山水》《九子山》《黄山汤口》等。
艺术理论
- 他提出了“五笔七墨”的绘画理论,强调笔墨的变化和表现力。
- 主张“内美”的艺术观,认为艺术应追求内在的精神美。
生平经历
- 早年:黄宾虹自幼学习书画,曾师从陈春帆、郑珊等画家。
- 中年:1907年因支持革命避居上海,从事编辑和艺术教育工作,参与创办多家艺术团体。
- 晚年:1948年定居杭州,执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术学院),创作了大量精品佳作。
纪念活动
2025年4月29日,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天地人——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六十周年艺术展”,展出其经典作品、珍贵画稿、手稿及收藏的古物等共计160余件(组),全面展现了黄宾虹的艺术成就与精神遗产。
黄宾虹的艺术成就和理论对中国近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