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是著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拥有美国和瑞士双国籍。他被广泛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之一。
# 教育背景与早期生涯
- 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并于1900年毕业。
- 1905年,他获得了苏黎世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提出了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这一年被称为他的“奇迹年”。
# 主要科学成就
- 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挑战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 广义相对论: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论文,提出了引力是时空曲率的表现,这一理论在1919年的日食观测中得到了验证。
-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为他赢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质能等价公式: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等价公式E=mc²,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为核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职业生涯与社会活动
- 爱因斯坦曾在瑞士专利局工作,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
- 1933年,由于纳粹政权的迫害,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并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
- 他积极倡导和平,反对使用核武器,并签署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晚年与遗产
- 爱因斯坦晚年继续致力于科学研究,特别是统一场论的探索,但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
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他的理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