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中国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出身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
- 仕途起步: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 组建湘军:咸丰二年(1852年),因母丧回乡丁忧,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奉旨办团练,以罗泽南等人的“湘勇”为基础,组建湘军。
- 镇压太平天国:咸丰四年(1854年)率湘军出省作战,初期多次受挫,后逐渐壮大,攻陷安庆,以安庆为基地围困天京(南京),同治三年(1864年)攻陷天京,平定太平天国。
- 晚年生涯:同治五年(1866年)被清廷赐予一等“毅勇”侯封号,次年拜大学士,同治七年(1868年)出任直隶总督,同治九年(1870年)奉命处理“天津教案”,因对西方列强采取和解策略受争议,次年回任两江总督,同治十一年(1872年)病逝。
# 主要成就
- 军事方面: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镇压捻军起义,为清朝稳定立下赫赫战功。
- 政治方面: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推动洋务运动,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促进中国近代化。
- 文学方面:创立晚清古文“湘乡派”,著有《曾国藩家书》等作品,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 理学方面:推崇程朱理学,结合经世思想,创立理学的经世功能,应用于湘军治军思想中。
# 性格特点与修身理念
- 性格特点:坚韧不拔,勤奋好学,具有卓越领导力和战略眼光。
- 修身理念:主张勤俭廉劳,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其家书集中体现了家庭教育思想。
# 后世评价
- 正面评价: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立德、立功、立言兼备,其思想和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 负面评价:因镇压太平天国等手段残酷而受争议,在处理天津教案时媚外残民,受到舆论谴责。
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凭借自身努力和卓越才能,在晚清动荡时期为国家稳定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思想和精神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