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
# 生平经历
-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婆罗门贵族家庭,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
- 13岁起开始诗歌创作,抒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殖民主义的愤恨。
- 1878年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并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 1905年以后,曾投身于印度的民族运动,后因观点与群众不一致而退出,过了一段退避生活。
- 1913年,凭借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 1915年结识印度民族领袖甘地,此后一直关心国家命运,积极投身于反对殖民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人民运动。
- 1941年8月7日逝世,留下了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 主要作品
- 诗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他的诗歌充满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般的地位。
- 小说:有12部中长篇小说和100多部短篇小说,如《四个人》《家庭与世界》《戈拉》等,作品主题丰富,展现了泰戈尔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 戏剧:创作了至少70个剧本,包括音乐剧、诗剧、象征剧、社会剧、喜剧、舞剧等,如《国王与王后》《牺牲》《齐德拉》《秋之节日》等,其戏剧作品在印度现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其他:还创作了印度国歌《人民的意志》,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
# 创作特点
- 诗歌:早期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来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注重表达内心情感和对人生、自然的思考,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和哲理。
- 戏剧:戏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印度性”,剧本内隐结构按照孟加拉式的民间生活范型处理,主题情节指向《奥义书》哲学理念的精髓。他摒弃了当时孟加拉语戏剧文学界流行的写实主义范式,与西方戏剧传统的“再现”话语标准不同,构建了具有象征性意味的印度叙事。其戏剧作品中,人物内心矛盾代替外部行动冲突,制造出别具一格的戏剧性。
# 人物影响
- 泰戈尔是印度最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他的作品对印度文学和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他的诗歌和思想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爱情、自然和信仰的思考,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 泰戈尔的教育理念和创办的国际大学也为印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泰戈尔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世界,成为印度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