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翻译家和语言学家1。以下是关于林语堂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1912年,林语堂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赴美哈佛大学留学,后转至德国莱比锡大学,于1923年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2。
- 回国任教与文学创作:回国后,林语堂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任教,并开始文学创作。他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幽默文学,成为论语派代表人物。其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
- 赴美与新加坡经历:1936年,林语堂应赛珍珠邀请赴美写作,在纽约居住期间创作了大量英文作品,成为中国人用英文写畅销书的第一人。1954年,他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并任校长,但不久后离职1。
- 晚年生活:1966年,林语堂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3月26日,他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1。
# 主要成就
- 文学创作:林语堂的作品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文化,以幽默、闲适的笔调描绘人生百态。他的小说《京华烟云》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散文作品则深受读者喜爱1。
- 文化传播:林语堂成功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他的英文作品如《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在西方广受欢迎,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1。
- 学术研究:他在语言学领域也有深入研究,编撰的《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是一部权威性的工具书。此外,他还发明了中文打字机,为汉字输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
# 个人生活
- 婚姻家庭: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两人相濡以沫57年,共同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挑战。林语堂曾在新婚之夜烧掉结婚证,表示对婚姻的坚定信念3。
- 家乡情怀:林语堂对家乡漳州有着深厚的情感,晚年虽定居台湾,但仍时常思念家乡。他在台北的故居阳台特意设计成西偏南30度,以便遥望家乡的方向1。
林语堂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跨文化交流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和生活态度至今仍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