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孺(1911年7月4日—1994年10月14日),江苏吴江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尤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 教育背景
- 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文科。
# 工作经历
- 曾在上海光华大学、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等校任教。
- 1944年,受聘于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任副教授,1946年晋升为教授,此后长期在武汉大学执教,并担任历史系主任等职。
- 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等学术职务。
# 学术成就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发表了大量研究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的论文,其著作《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等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富于启迪性的结论或见解,奠定了他在中国中古史领域的学术地位。
- 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并参加了二十四史中北朝四史的点校工作,主编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等书,对古籍和出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人才培养:1955年以来,招收并培养了多批研究生,领导成立了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形成了一支学风严谨、成果显著的学术梯队。
# 学术影响
唐长孺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史学大家之一,其研究成果对后世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