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önflies Benjamin,1892年7月15日—1940年9月27日)是德国著名的犹太裔哲学家、文化评论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媒介理论家和散文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 人物生平
- 早年生活:本雅明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古董商。他曾在弗莱堡、慕尼黑、柏林和伯尔尼研究哲学,并于1919年在伯尔尼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 职业生涯:本雅明在柏林以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维生,并从事精神病理学的研究。1933年,他被纳粹驱逐出境,移居法国,并成为“社会研究所”成员。1940年,为了躲避盖世太保,他移居至西班牙边境小镇Port Bou,同年9月27日,在西班牙一个边境小镇被迫自杀。
# 学术思想
- 艺术理论:本雅明的艺术理论中最著名的是“灵韵”(Aura)论,这一理论被认为是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上的一个里程碑。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了唯物主义艺术观,认为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改变了其原有的灵韵,进而影响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接受方式。
- 历史哲学:本雅明的历史哲学吸收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结合了犹太教中的“弥赛亚”理念,使其既具批判性与辩证性,又囊括了超越性与救赎性,成为一种独特的神学唯物主义。他反对达尔文式历史主义,主张背对未来、面向过去,认为历史是一种救赎被压迫的过去的过程。
# 主要作品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探讨了资本主义时代下抒情诗人的角色和地位。
- 《单向街》:收录了本雅明的随笔和散文,展现了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观察视角。
-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分析了机械复制技术对艺术作品的影响,提出了灵韵消失的观点。
- 《巴黎拱廊街》:通过对巴黎拱廊街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拜物教现象。
# 人物评价
- 本雅明被汉娜·阿伦特称为“他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批评家”,他的作品在当前关于艺术、文化和意义相互作用的辩论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 他的思想具有复杂性,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犹太教神秘主义和先锋艺术媒介理论,对当代西方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瓦尔特·本雅明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刻的批判精神,成为了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对学术界和文化界产生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