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1727年—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诗人、文学家。以下是关于赵翼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出身贫寒,父亲是塾师。六岁随父读书,十二岁能一日成七艺,展现文学才华。
- 科举入仕:乾隆十四年(1749年)赴京,受刑部尚书刘统勋赏识,参与纂修《国朝宫史》。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探花,授翰林编修。
- 为官经历:历任广西镇安知府、广东广州知府等职,官至贵州贵西兵备道。为官勤恳廉洁,执政公平,深受百姓拥戴。
- 辞官讲学:后辞官,主讲于安定书院,培养人才。
主要成就
- 史学成就: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该书采用以史证史的方法,对历代正史进行考证,辨别真伪,评论史事,为后人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 文学成就:论诗重“性灵”,主创新,反对摹拟,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或嘲讽理学,或反映民生疾苦,或阐述生活哲理,思想新颖,见解警辟。
人物评价
赵翼在史学和文学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史学著作严谨扎实,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其诗歌作品风格独特,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创新的追求。他清廉正直的为官之道和谦虚勤奋的治学态度,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