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锟(Charles Kuen Kao,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市金山区),是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教育家,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被誉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
# 教育背景
- 高锟10岁就读上海世界学校,在上海完成小学与初中一年级课程。
- 1948年,高锟移居台湾,之后再随父亲迁往香港。
- 1949年,高锟进入圣若瑟书院就读,中学毕业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他远赴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就读。
- 1957年,高锟从伍尔维奇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同年,高锟读博士时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在其英国子公司-标准电话与电缆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师。
- 1965年,高锟在伦敦大学下属的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 职业生涯
- 1970年-1974年,高锟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新成立的电子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其后为该系首任讲座教授。
- 1974年,高锟又返回ITT工作,在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劳诺克的光电产品部担任主任科学家,后擢升为工程主任。
- 1987年-1996年,高锟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成立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及多间研究所,开设多个新的本科及研究院课程,为中大成为世界级研究型综合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 主要成就
- 1966年,高锟与霍克汉姆共同得出结论,玻璃光衰减的基本限制在20dB/km以下,这是光通信的关键阈值。
- 1990年,高锟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 1992年,高锟获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 1996年,高锟获选为中国科学院第二批外籍院士。
- 1997年,高锟获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 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10年,高锟获颁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
- 2015年,高锟获选为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
高锟的研究成果对现代通讯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光纤通信理论为全球互联网和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