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3岁丧母,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后叔父去世,诸葛亮在隆中隐居长达十年,期间与当地名士交流,关注天下大势。
- 三顾茅庐: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战略,分析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先取荆州,再占益州,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刘备根据其策略成功建立蜀汉政权。
- 辅佐刘备:刘备称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 治理蜀汉:刘禅继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 北伐中原:为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最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 主要成就
- 政治方面:严明法纪,任人唯贤,促进蜀汉政治清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使蜀地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军事方面: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 文学方面: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情感真挚,言辞恳切,流传千古。
# 历史评价
-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陈寿: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如其政治才能。
- 毛泽东:认为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