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他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曾担任内阁首辅,辅佐明神宗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 生平经历
- 早年成才:张居正自幼聪明过人,5岁识字,7岁通晓儒家经典,12岁参加童试,被荆州知府李士翱赏识并改名为“居正”,希望他日后能尽忠报国。13岁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顾璘希望对他多加磨砺,以成大器。三年后,16岁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
- 官场沉浮: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中进士,授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当时内阁首辅严嵩与次辅徐阶斗得如火如荼,张居正跟随老师徐阶,表面上低调行事,隐藏锋芒。25岁时,他请假三年回老家,实则利用这段时间深入观察天下局势与朝廷乱象,发现了诸多社会问题,为日后的改革埋下了伏笔。
- 步入权力核心: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 改革举措
- 政治方面: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层层考核,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做到赏罚分明,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 经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胥吏的舞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军事方面: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加强北方的防备,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促进北疆安全稳定。
# 历史评价
张居正的改革为明朝带来了短暂的繁荣,被称为“万历新政”,使明朝延续了60年的国祚。然而,他的改革也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者,且在个人作风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活奢侈、独揽大权等,导致他死后被清算,家族遭受打击。尽管如此,张居正仍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之一,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