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原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著名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得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中举,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 御前侍卫:纳兰性德因才华出众且出身显赫,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 寄情诗词:康熙十三年(1674年),与卢氏成婚,夫妻恩爱。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悼亡词。他二十四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又著《饮水词》。
# 文学成就
- 词作特点: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逼真传神,尤以悼亡词最为感人。
- 主要作品: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其词集《饮水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
# 主要影响
-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合称“清词三大家”,其词作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近代学者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以其独特的词风和卓越的文学成就,成为清朝词坛的杰出代表,其作品至今仍广为传颂,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