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安徽巢县(现巢湖市)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将领和政治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原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教育背景与早期经历
- 6岁开始读私塾,打下了儒家国学的基础根基。
- 14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名落孙山。
- 做过学徒、备补兵、备补警察等,后在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成为正式警察。
- 24岁时考入著名的保定军校,毕业后南下广东参加革命。
# 军事生涯
-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建黄埔军校,张治中因和蒋介石都就读过保定军校,成为蒋介石的座上宾,相继被任命为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黄埔军校步兵科军官团团长等重要职务,自此两人结缘黄埔,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合作共事。
- 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后参加北伐战争。
-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张治中主动请战,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奔赴前线战场,与十九路军精诚合作,一致对外,连续打退日军多次进攻。
- 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第二次侵略淞沪地区,时任第三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的张治中,率部第二次与日军交锋。
- 在抗日战争中,张治中率领中国部队奋战在前线,为家国民族立下过汗马功劳,参加的主要战役有: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淞沪抗战,徐州会战等。
# 政治生涯
- 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
- 1949年4月,参加国共北平谈判,和谈失败后留居北平。
- 1949年底张治中在北平谈判期间就留在了北京加入了新中国。应总理的指示,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 人物评价
- 张治中一贯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敬重中国共产党,曾三上延安为和平奔走,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和平将军”,是一位从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是中国近代杰出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治中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政治上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胸怀。他始终坚持和平、团结、进步的原则,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和民族复兴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