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1。
# 早年经历
李斯出身平民,早年在楚国担任小吏。后来,他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他分析了各国形势,决定前往秦国谋求发展2。
# 政治生涯
- 初入秦国:李斯得到秦相吕不韦的赏识,担任郎官。他劝说秦王嬴政抓住时机统一六国,并提出离间六国君臣的策略,得到秦王重用,被提拔为长史1。
- 谏逐客令:在韩国水工郑国修渠事件暴露后,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上书《谏逐客书》,劝秦王不要逐客,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取消逐客令,李斯被任命为廷尉1。
- 统一六国:李斯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的政治策略和外交手段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2。
- 担任丞相: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升任丞相。他建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法律和车轨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2。
- 沙丘政变: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2。
# 结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赵高陷害,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3。
# 文学与书法成就
李斯在文学和书法上也颇有造诣。他的《谏逐客书》是古代散文名篇,其文笔犀利,说理透彻。此外,他奉秦始皇之命制作小篆,并亲作《仓颉篇》七章,作为统一文字的范本1。
李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楚国小吏崛起为秦朝的丞相,为秦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他在晚年因卷入政治斗争而遭遇悲剧结局,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