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
2025-03-31 17:07:03 浏览:9次 【



秦桧(1091年1月17日—1155年11月18日),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出生于黄州(今湖北黄冈;一说古县,即今广西永福),是南宋初期的著名奸相。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秦桧出身于普通家庭,父亲秦敏学曾任玉山县令、静江府古县县令等职。他早年做过私塾先生,后于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及第,补为密州教授,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 国亡北掳: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包围汴京,秦桧上书言军机四事,反对割地求和。北宋灭亡后,他因主张“乞存赵氏”被金军俘虏北去,在金朝受到完颜昌信用,对金态度发生转变。

- 获宠南归: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南归,入见宋高宗赵构,主张和议,得到高宗信任,逐步升迁,先后担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等职。

- 朝政风波:绍兴二年(1132年),秦桧遭吕颐浩排挤被罢相。绍兴七年(1137年),授枢密使,次年复为宰相。

- 屈己议和:秦桧执政期间,打击抗战派,陷害岳飞,促成绍兴和议,规定南宋对金称臣、纳贡、割地等,使自己得以长期当权,加太师,进封魏国公。

- 权倾朝野:秦桧独揽相权,大兴文字狱,排斥异己,打击理学,禁止程颐、张载的著作传播,其权势达到顶峰。

- 奸相寿终: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亡,追赠申王,谥号忠献。后来其王爵和谥号多次被更改,最终被改谥缪狠。

# 主要影响

- 政治方面: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对金主和派、投降派,他主张与金议和,打击抗战派,导致南宋在对外政策上处于被动局面,其专权行为也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 文化方面:秦桧大兴文字狱,因言获罪者众多,如黄龟年、白锷、张伯麟等,赵鼎、李光都被再次流放到海岛,这严重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交流。

# 历史评价

- 负面评价:秦桧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其陷害岳飞之举尤其受到唾骂,秦桧夫妇跪像至今仍在岳飞墓内。他因主张投降、打击异己、专权误国等行为而被后世视为奸臣的典型。

- 其他评价:也有学者认为,秦桧在北宋末年曾反对割地求和,表现出一定的爱国情怀,但其后来的行为却与其早期主张相悖,这可能与他在金朝的经历以及南宋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对于秦桧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 轶事典故

- 陷害岳飞: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并最终将其杀害,这一行为成为他被后世唾骂的重要原因之一。

- 太师椅:相传太师椅的样式是由秦桧所创,因其坐着舒适而得名。

- 油炸桧:民间用面粉做成秦桧夫妇模样,放入油锅中炸制,称为“油炸桧”,以此表达对秦桧的痛恨之情。

- 东窗事发:传说秦桧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陷害岳飞,后来事情败露,被称为“东窗事发”。

# 人际关系

- 妻子:王氏,其系统的很多亲戚,包括岳父王仲山,都降金当败类。秦桧与王氏在金营时关系亲密,南归后王氏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对秦桧的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

- 外祖父:王纯中,其墓志铭由黄庭坚撰写,黄庭坚与秦桧母族有连带的姻戚关系。

# 主要作品

《北征纪实》,秦桧自己所著,书中详细记述了他被金军俘虏北去以及南归的过程,史界多认为此书有自我辩白的嫌疑。

# 人物争议

- 南返问题:关于秦桧南返的原因和过程,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有观点认为他是金朝派回的奸细,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缺乏确凿的证据。

- 金朝奸细:有说法称秦桧是金朝安插在南宋的奸细,但这种说法存在争议,因为秦桧在北宋末年曾反对割地求和,表现出一定的爱国情怀,而且他在南宋朝廷内的行为也并非完全符合金朝的利益。

# 奸佞遗迹

- 墓地:秦桧墓位于离牛首山不远的长江边,当年墓上“丰碑屹立,不镌一字”,据说是因为无人为其撰碑文。明朝成化十一年(1485年),秦桧墓被盗发,盗墓者“获金银器具巨万”,被抓获后,当地官吏有意“减其罪,恶桧也”。

- 跪像:秦桧夫妇跪像至今仍在岳飞墓内,这是后世为了表达对岳飞的敬仰和对秦桧的痛恨而设立的 综上所述,秦桧是南宋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其一生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博弈。尽管他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的投降政策和陷害忠良的行为,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对于秦桧的评价,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既要看到他的错误和罪行,也要认识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数据包号:2002-12
产品价格:电子版:18元 | U盘版:38元 | 纸质版:58元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湖南宁乡人,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华人民..

    政治家
传记书行,经典传世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