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小字法护,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和大臣,出身于琅琊王氏,为王导之孙,王洽之子。
生平经历
- 步入仕途:王珣最初担任桓温的掾属,后转任主簿,因处理军中机要事务得当,得到桓温的重用。桓温北伐时,军中机务皆由王珣处理。
- 王谢交恶:王珣与谢氏家族有姻亲关系,但后来因种种原因,王谢两家关系恶化,谢安将王珣任命为豫章太守,王珣不愿赴任,后又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仍未接受。
- 孝武亲信:谢安去世后,王珣得到晋孝武帝的重用,历任侍中、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等职,深受孝武帝亲信。
- 晚年波折:晋安帝隆安初年,王国宝专权,王珣险些被杀,后因会稽王司马道子杀死王国宝,王珣得以继续担任要职,官至散骑常侍。
书法成就
- 王珣的书法以行书著称,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被誉为“三希帖”之一,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历史评价
- 王珣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也是一位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在东晋朝廷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为当时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王珣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斗争和家族纷争,但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在书法艺术领域,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世人所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