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2。
# 早年经历
- 189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县一个私塾教师之家,从小聪慧好学,立志救国救民2。
- 1915年到长沙广益中学读书,期间结识毛泽东1。
- 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争取华工权利的斗争,因言行激进,1921年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2。
# 革命活动
- 1921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安源、武汉、上海等地领导工人运动,组织领导了安源大罢工、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等,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
-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最先提议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担任前敌委员兼保卫处长2。
- 1928年中共六大上当选政治局常委,随后任中央宣传部长兼秘书长。1930年春,因周恩来去苏联,李立三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期间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但不久就认识改正2。
# 苏联岁月
- 1931年被派往苏联学习,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兼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共产国际工人出版社中文部主任、《救国时报》主编等职。在苏联期间,他编出一套很难破译的密码,托人带回国内,恢复了中共同共产国际的联络2。
# 新中国成立后
- 1946年回国后,历任军调部东北三人小组成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长、城工部长等职1。
-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劳动部部长等职,为中国的工会工作和劳动事业作出了贡献2。
- 1955年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1960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1。
# 晚年及平反
- “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2。
- 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复名誉2。
李立三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