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1908年8月9日—1979年9月25日),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号刿卿,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现代作家、编译家,与赵树理并称“南周北赵”。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1908年8月9日,周立波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一个中农兼自由职业者的家庭。1924年秋,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期间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1928年,前往上海,开始接触革命工作,并考入上海劳动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
- 革命活动:1932年,周立波参加当地工人罢工运动,不幸被捕入狱。1935年,在周扬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外国革命文艺作品。
- 文学创作: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周立波赴华北抗日前线担任战地记者,创作了大量报告文学和散文集。1946年,前往东北参加土地改革,并以此为题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该作品获得苏联斯大林文学奖。1955年、1960年,分别出版长篇小说《铁水奔流》《山乡巨变》,奠定了其在文坛的地位。
- 晚年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周立波遭受林彪、江青反党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1978年3月,获得平反。1979年9月25日凌晨3时59分,因病逝世,享年71岁。
# 主要成就
- 文学创作:周立波的作品以反映农村社会变革为主题,风格形式优美隽永,内容散发着生活和泥土气息,充满湖湘地域风貌。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作品,真实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的伟大斗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革命贡献:周立波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还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中国的革命和文化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周立波的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为人民,为新中国奔走呼号。他用朴实的文字,记录朴实的人民,朴实的土地,给人民带来希望,带来温暖。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