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1764年—1814年),字仲冶,号船山,又号蜀山老猿、药庵退守,四川遂宁人,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书画家。
生平经历
- 出身名门:出身官宦世家,高祖张鹏翮是清初名相。其家族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显赫的背景。
- 早年坎坷:少年时家道中落,生活困苦,但勤奋好学,15岁开始写诗。
- 科举入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江南道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等职。
- 辞官归隐:嘉庆十五年(1810年)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因忤上官,不久后辞官,寓居苏州虎丘,晚年遨游大江南北。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主张诗歌应抒写性情,有个性,反对模拟,强调自然与创新。存诗3500余首,作品既有描写日常生活、纪游、写景、题画的佳作,如《嘉定舟中》《泸州》《瞿塘峡》等,也有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的诗篇,如《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乡愁五首》等。
- 诗论主张:其诗论与袁枚的“性灵说”相契合,主张诗歌应表达真情实感,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然之美。
- 文学地位: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与彭端淑、李调元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书画艺术
- 书法:擅长行书,风格近米芾,用笔险劲,放逸自然,作品如《行书七律诗轴》《行书七绝诗轴》等,展现了其独特的书法魅力。
- 绘画:绘画风格近徐渭,以画猿著称,亦自号“蜀山老猿”,作品充满生动与灵性。
张问陶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清代文化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