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2。
# 生平经历
- 早年:出身官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随父宦游各地,增长见识2。18岁时对医药产生兴趣1。1054年,父亲去世,沈括以父荫被授予海州沭阳县主簿一职,从此步入仕途1。
- 科举及仕途:嘉佑八年(1063年),33岁的沈括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扬州司理参军3。后历任集贤校理、右正言、知制诰、三司使、翰林学士、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等要职1。积极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受到王安石的器重2。
- 晚年:因政治斗争和军事失利等原因,晚年被贬至均州(今湖北省均县)团练副使,随州安置1。后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东郊)梦溪园,潜心著书立说2。
# 主要成就
- 科学成就
- 天文学:改进天文观测仪器,测算的回归年长度与现代测量值极为接近1。提倡的新历法与阳历相似1。
- 物理学:记录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阐述凹面镜成像原理,研究共振等规律1。
- 数学: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和“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算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1。
- 地质学:研究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1。
- 医学:记录有效方药,有多部医学著作1。
- 其他:详细记录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方法等1。
- 文学艺术成就:所著《梦溪笔谈》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其中论及文学与艺术的部分也不乏可取之见,还记录了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事迹。此外,其文集中对音乐的见解独特,许多篇章文笔明快精当,语言形象简练,具有较浓的文学意味。作品还有《长兴集》《苍梧台记》《江州揽秀亭记》等。
- 政治成就:在地方任职期间,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如主持治理沭水工程,开垦良田七千顷;倡导并主持修筑芜湖地区万春圩的工程,写下《圩田五说》《万春圩图书》等著述1。出使辽国时,驳斥辽的争地要求,维护国家利益2。在军事上,加强对西夏的防御,但因徐禧失永乐城等事件,受到牵连和贬谪1。
# 人物评价
沈括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1。其博学多才,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有诸多开创性贡献,还在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有所建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通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