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1。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 生平经历
- 早期教育与学术生涯:1903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先后获得科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11年前往英国学习;1913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教师;1916年担任哥本哈根大学物理学教授。
- 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1920年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该研究所成为量子力学兴起时期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物理学中心之一1。
- 访问中国:1937年5、6月间到中国访问和讲学,在上海、杭州等地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演讲2。
# 主要成就
- 提出玻尔模型: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这一模型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
- 创立哥本哈根诠释: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1。
- 其他理论贡献:1936年提出原子核的“液滴模型”,为人们理解原子核反应并探索大规模释放核能的途径提供了理论指导1。
# 荣誉与奖项
- 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47年被丹麦政府封为“骑象勋爵”1。
- 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 社会活动与影响
- 二战期间,在美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2。
- 战后大力呼吁和平,反对核军备竞赛,提出了开放世界的理想1。
- 1952年担任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主席,为核能利用、激光、半导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尼尔斯·玻尔以其卓越的科学成就和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物理学史上的一位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