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弘文馆学士褚亮的儿子1。
# 生平经历
- 出身名门: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后南迁至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2。其父褚亮是李世民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后为弘文馆学士,拜通直散骑常侍1。
- 隋末唐初:隋末时,褚遂良随父亲在陇右,为割据陇右的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后归顺唐朝2。
- 政治生涯:在唐朝,褚遂良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等职,并多次上疏议论朝事,深受唐太宗器重1。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他与司空长孙无忌一同接受遗诏辅政1。唐高宗继位后,他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等职。后因反对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再贬至爱州刺史,最终卒于任上1。
- 身后追赠:神龙革命后,褚遂良被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天宝六载(747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
# 书法艺术
- 书法风格: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2。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善将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如,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1。
- 代表作品:褚遂良的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精湛的书法技艺,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褚遂良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书法艺术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其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世人所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