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一作同父),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的创始人。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出生于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的一个没落士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喜谈兵事,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志向。
- 上书朝廷:乾道五年(1169年),上《中兴五论》,未被采纳,退而治学。淳熙五年(1178年),再诣阙上书,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入狱。淳熙十五年(1188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恢复中原之志。
- 狱中磨难:绍熙二年(1191年),被人诬告下狱,次年出狱。
- 状元及第:绍熙四年(1193年),参加礼部试,中进士,廷对时被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享年五十二岁。宋理宗时,追谥“文毅”。
学术思想
- 倡导事功之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主张“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强调经世致用,关注现实问题,提出“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等观点,与朱熹的理学形成鲜明对比。
- 创立永康学派:在金华五峰书院设帐授学,逐渐形成以“事功”为核心的永康学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文学成就
- 政论: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如《中兴五论》等,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 词作: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主要人物之一,与辛弃疾交往密切,两人曾以《贺新郎》词牌进行唱和,留下千古绝唱。
历史评价
- 陈亮以其卓越的才气、坚定的爱国情怀和独特的事功学说,在南宋思想界和文学界独树一帜。他一生力主抗金,为恢复中原大业不懈努力,其学术思想和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世学者高度评价。
陈亮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奋斗,他的思想和精神成为南宋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