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1785年-1853年),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也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关于姚莹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早年仕途: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举,次年成为进士,历任福建平和、龙溪、台湾等县知县,噶玛兰厅通判等职。
- 台湾任职:在台湾期间,与镇将达洪阿协力抗英,取得显著战果,但后来被诬陷“冒功”,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革职下狱,不久后被派往四川。
- 晚年经历:咸丰元年(1851年),姚莹被委任为湖北武昌盐法道,后升任广西按察使,参与镇压太平军,最终因积劳成疾在湖南按察使任上去世。
文学成就
- 姚莹工诗文,善持论,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感受、山水风物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 著有《东溟文集》《后集》《外集》《后湘诗集》等,其作品辑为《中复堂全集》,共13种98卷。
思想主张
- 姚莹是清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抵御外侮。
- 在文学上,他宗法桐城派文论,偏好散文,长于议论,主张文章必须“明道”“言事”,强调文章的实际意义和社会价值。
人物评价
- 姚莹为官清廉,勤勉奉公,深受百姓爱戴。
- 他在台湾的政绩卓著,特别是在抗击英国侵略者方面,立下了不朽功勋。
姚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更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展现了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爱国情怀。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