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原名施耳,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后迁居淮安。他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自幼聪明好学,1314年考中秀才,1324年中举人,1331年登进士。
- 为官生涯:曾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训斥而辞官。元至顺年间曾在郓城任训导,倡导教育,廉洁奉公,并依据郓城的水浒故事传说积累了创作素材。
- 参与起义:1353年,与盐民张士诚等人一起起义反元,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而离开。
- 晚年创作:晚年隐居淮安,潜心创作《水浒传》。
《水浒传》创作
- 素材积累:施耐庵在郓城期间,访问宋江后人,考察黄泥冈等,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在杭州为官时,接触了各种《水浒》故事,进一步丰富了创作内容。
- 创作背景:施耐庵依据民间流传的梁山起义故事,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对社会的认识,创作了《水浒传》。
- 作品影响:《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认识和爱憎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起义军农民的赞颂,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纪念馆
施耐庵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大丰区白驹镇,是纪念施耐庵的专题人文纪念馆,馆内收藏了大量与施耐庵相关的文物史料,展示了其生平和创作成就。
施耐庵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创作出了不朽的《水浒传》,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