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
2025-05-12 17:45:57 浏览:180次 【



李牧(?-前229年),又名李繓,嬴姓,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中国战国末期赵国著名将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生平事迹

- 抗击匈奴:李牧长期驻守代、雁门,保卫赵国北部边境。他采取坚壁清野、养精蓄锐、伺机反击的方针,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军战斗力得以增强。待时机成熟时,他选拔近二十万人加紧战前训练,以部分人畜为饵,诱匈奴深入赵地,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歼灭匈奴十余万骑,乘胜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

- 抵御秦国:赵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李牧率军进攻燕国,攻克武遂、方城。赵王迁三年(前233年),在肥之战中大破秦将桓齮部,次年又在番吾之战中击败秦军,因功获封武安君。

- 含冤被害: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国在灭韩后北上攻赵,李牧奉命与司马尚抵御秦军攻势。后来,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派人夺取李牧的兵权。不久后李牧被杀害(一说被赐自尽),次年赵都邯郸为秦军所破。

军事思想

- 防守反击:李牧深知匈奴等游牧民族骑兵的机动性,因此在边境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避免与敌正面交锋,同时加强军队训练,提升战斗力。待时机成熟,再以诱敌深入、两翼包抄等战术,给予敌人致命打击。

- 重视情报:他注重情报收集,对敌人的动态了如指掌,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

- 爱护士兵:李牧经常犒赏士兵,提高他们的待遇,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忠诚度,使军队保持高昂的士气。

历史评价

- 正面评价:李牧一生“北逐单于,破东胡,灭襜褴,西抑强秦,南支韩、魏”,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杰出的将领之一。其军事实践和其中所体现的思想,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别是边防思想作出了贡献。汉初,冯唐以李牧的事迹为例,劝谏汉文帝赦免有功之臣。

- 负面评价:李牧恃才傲物,在处理与赵王关系时不够灵活,如赵王催促其出战时,他坚持己见,拒不从命,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李牧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为国的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故事不仅被后人传颂,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和历史教训。


数据盘号:2002-0633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全部评论
  •   # 薛岳简介薛岳(1896年12月17日—1998年5月3日),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人,客家人,中华..

    一级上将
  •   尔朱荣(493年—530年11月1日),字天宝,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末年杰出的将领和权臣2。# ..

    将领
  •   陈赓(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陈庶康,出生于湖南湘乡,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

    大将
  •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

    军事家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