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记、人生经历、个人故事
2025-03-08 09:20:19 浏览:112次 【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 生平经历

- 少年时期:7岁学诗,15岁扬名,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等地,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 长安时期:天宝五载至十四载,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安史之乱前夕才得到一个掌管兵器甲仗和门禁锁钥的正八品下的小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流亡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为叛军俘虏,脱逃后到凤翔当了左拾遗,但随即又触怒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弃官西行,漂泊于秦州、同谷、成都等地。

- 蜀中时期: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在成都浣花溪旁定居,一住就是六七个年头,期间曾当过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永泰元年(765年)他离开成都后,又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

- 晚年漂泊:大历三年(768年)他结束了蜀中生活,携家出峡,在鄂、湘一带又漂泊了三年,最后在“郁郁冬炎瘴,濛濛雨滞淫”、“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风疾舟中伏枕书怀》)的凄惨境地中死于途中,最终没能回到他梦魂萦绕的“故国”。

# 诗歌创作

- 创作风格:杜甫的诗作“沉郁顿挫”,揭露社会矛盾与统治集团昏庸腐朽,反映人民苦难均十分深刻,有“诗史”之誉。

- 代表作品:《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 作品数量: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 思想核心: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 影响范围:杜甫不仅在文学上对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等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对日本文学产生了至深的影响。


数据包号:2002-11
产品价格:电子版:18元 | U盘版:38元 | 纸质版:58元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传记书行,经典传世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