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
2025-03-08 09:49:46 浏览:109次 【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1770—1843)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以下是他的生平简介:

# 早年经历

- 1770年3月20日,荷尔德林出生于内卡河畔的劳芬,父亲是当地修道院总管,在他出生后的第3年去世,母亲是牧师之女,1774年改嫁。

- 他先后在登肯多尔夫、毛尔布龙修道院学校学习。

# 教育经历

- 1788年,荷尔德林进入图宾根大学神学院学习,期间阅读了柏拉图、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研究了卢梭、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等人的哲学思想,并与谢林、黑格尔结为朋友,他最喜爱的作家是卢梭。

# 创作与工作经历

-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激发了他和同学们的热情,曾组织诗社,写诗歌颂人权。

- 1793年,荷尔德林于神学院毕业,有资格担任神职,但他后来并未担任牧师职务,因为他接受的基督教教条同他潜心研究的希腊神话并不相容,他认为诗人的职责就是在神和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年,他结识了弗里德里希·席勒,其作品如《许佩里翁》等都发表在席勒的刊物《新塔莉亚》上,这些作品深受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歌颂自由、人类、和谐、友谊和大自然。

- 1794年,荷尔德林前往耶拿,多次访问席勒,并聆听费希特的课程。次年,他返回尼尔廷根。

- 1796年初,荷尔德林到法兰克福银行家贡塔尔德家当教师,与女主人苏赛特·贡塔尔德之间发生了爱情,并完成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小说和诗中的狄奥提马,就是女主人苏赛特。

- 1798年,荷尔德林与贡塔尔德发生争吵,被迫离开法兰克福,住在附近的洪堡,试图创办期刊《伊杜娜》,并创作悲剧《恩沛多克勒斯之死》。

- 1801年初,荷尔德林前往瑞士的豪普特维尔,第三次担任家庭教师,不久后回到尼尔廷根,期间创作了一些挽歌和赞歌。同年,他前往法国的波尔多,再次担任家庭教师。

- 1802年,荷尔德林回到斯图加特,精神失常。他翻译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于1804年出版。同年,友人辛克莱接他去洪堡从事图书馆工作。

# 晚年生活

- 1806年,荷尔德林进入图宾根精神病院医治。后期,他住在木工齐默尔的家里。

- 1826年,诗人施瓦普、乌兰德和凯尔纳出版了他的诗集。

- 1843年6月7日,荷尔德林逝世。

荷尔德林的作品包括《自由颂歌》《人类颂歌》《致德国人》和《为祖国而死》等诗歌,他将古典希腊诗文移植到德语中,被认为是世界文学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尽管荷尔德林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精神错乱的状态,但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20世纪,他的诗歌得到了重新发现和评价,被认为是德国文学的瑰宝。


数据包号:2002-11
产品价格:电子版:18元 | U盘版:38元 | 纸质版:58元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   易胜华,男,江西九江人,是一名资深律师和作家。以下是他的简介:#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2002年取得法律职..

    资深律师
  •   《我认识的鬼子兵》是方军所著的一本图书,于2009年11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

    作家
传记书行,经典传世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