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现天津市宁河区芦台街),是台湾著名作家。
# 家庭背景与教育经历
- 罗兰出身于书香世家,祖父靳兰田创办东罗汉会,父亲靳东山是天津碱厂创始人之一,擅长旧体诗词及民族乐器。
- 她自幼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对文学与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曾就读于天津女师附小、天津女师院音乐系。
# 职业生涯与成就
- 1948年,罗兰前往台湾,并在台湾广播电台担任播音节目主持人,其节目内容涵盖生活、理想、道德、修养、友谊、爱情等话题,风格新颖活泼、简洁明快,富有深刻哲理又浅显通俗,深受听众喜爱和赞誉。
- 44岁时,出版第一本书《罗兰小语》第一辑,此后成为高产作家,至今已出版《罗兰小语》5辑,《罗兰散文》11辑,《绿色小屋》、《飘雪的春天》、《西风·古道·斜阳》等长短篇小说5部,“堪称新传记之范本”的自传性文学《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诗论、游记、诗歌剧、广播作品31部。
- 其作品多次获奖,如1969年《罗兰散文》获台湾“中山文艺奖”,1994年获广播金钟奖特别奖,1996年《岁月沉沙》三部曲获台湾文学界最高桂冠第二十一届文学奖。
- 她还曾出任中国文艺协会理事、中国妇女写作协会理事、国际笔会监事、国际女记者及女作家协会监事等职,1987年其名字列入英国剑桥名人录。
# 故乡情怀
- 罗兰对生育她的故乡芦台有着深厚感情和难以割舍的爱,曾几次回芦台老家省亲,写了不少追忆家乡风土人情的文章,如《蓟运河畔》等。
# 逝世
2015年8月29日,罗兰逝世。
罗兰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影响了无数读者,成为华语文学界的重要人物。她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