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以下是关于冰心的主要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海军家庭,幼年随父亲迁至烟台,度过了8年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烟台,母亲在她四五岁时就开始教她识字,在家塾启蒙期间,已接触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 文学起步:1918年,冰心考入协和女子大学,后受“五四运动”影响,转入文学系学习,并开始文学创作。1919年8月,她在《晨报》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 留学与创作:1923年,冰心以优异成绩考取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26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 抗战及之后:抗战期间,冰心到重庆,被召入国民政府妇女指导委员会,担任文化事业组组长,并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积极投入文化救亡活动,创作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作品。1946年,冰心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1951年秋回国。
- 晚年生活:冰心晚年仍坚持创作,1980年创作的小说《空巢》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9年2月28日,冰心病逝于北京医院,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 文学成就
- 小说创作:冰心最初以“问题小说”登上文坛,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直面社会问题,引起强烈反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小说创作转向对人性的深刻体察,代表作有《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等,晚年又回归写“问题小说”,创作了《空巢》《桥》等敏锐、精辟的短篇。
- 诗歌创作:冰心出版了短诗集《繁星》《春水》,蜚声文坛,其诗歌风格含蓄、温婉、隽美,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 散文创作:冰心的散文清新优雅、柔婉流畅,开创了中国散文的一代新风,代表作有《寄小读者》《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其中《寄小读者》以真挚细腻的感情、潇洒隽逸的文笔,深受读者喜爱。
- 翻译成就:冰心致力于中外文学和学术著作的翻译,并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其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等,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于1995年被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
# 社会活动
- 冰心积极参加社会运动,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重要职位,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以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杰出贡献。
冰心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广泛的社会活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的作品和思想影响了几代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