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3。
#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1830年10月,进入特里尔中学,1835年中学毕业后,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主要研究哲学和历史。1841年,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
- 革命生涯:1842年,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后任主编。因该报发表的观点与普鲁士政府对立,1843年报纸被查封,马克思也迁居巴黎,创办《德法年鉴》。在巴黎期间,马克思与恩格斯建立友谊,开始事业和理论上的合作1。1845年,马克思遭法国政府驱离,移居比利时布鲁塞尔,期间发表《神圣家族》等著作,并撰写《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6年初,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与恩格斯一起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著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1848年,马克思回到巴黎并组建新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著成《共产党宣言》。同年4月,返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并任总编。1849年5月,再遭德国驱逐,来到法国,8月23日又遭法国驱逐,最终流落伦敦1。
- 理论研究:在伦敦期间,马克思继续进行理论研究,写作了《政治经济学导言》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初稿)等重要著作。1864年9月,当选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兼德国通讯书记,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成为国际工人协会的实际领袖和灵魂1。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享年64岁2。
# 主要思想
- 哲学方面: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历史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推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
- 政治经济学方面:创立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依据1。
- 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批判吸收空想社会主义成果,创立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将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1。
# 主要著作
《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2。
# 历史影响
马克思的思想对后世政治学、历史、社会学、哲学、世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在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方衍生出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指导了亚非拉地区一些政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对现当代资产阶级社会阶级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贫富差距的缩小等起到警示作用。在1999年剑桥大学举行的“千年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位列第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