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武(1905—1994),浙江乐清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法学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日本通”。以下是他的生平简介:
# 教育背景与早期生涯
- 早年留学日本,1931年毕业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教授政治学。
- 1932年转任南京《中央日报》特约撰稿人,兼中国政治学校教授。
# 外交生涯
- 亚洲司司长:1934年5月,高宗武被调到外交部,出任亚洲司日本科科长;6月,加亚洲司帮办衔;1935年5月,升任亚洲司司长,时年仅29岁。
- 对日交涉:在全面抗战前的中日交涉中,高宗武有过得意之作,如议定关内外《通邮协定大纲》,解决了关内外通邮问题。
# 抗战期间的活动
- 低调言和:抗战初期,高宗武主张与日本和谈,曾多次与日本方面接触,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中日冲突。
- 参与汪日密约:他随汪精卫去上海,参与“汪日密约”的谈判。
- 高陶事件:后来,高宗武与陶希圣一起逃离上海,揭露汪日签订的卖国密约内容,制造了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
# 晚年生活
- 抗战结束后,高宗武移民美国,并在那里度过余生,直到1994年逝世。
- 在逝世前,他著作了许多关于汪精卫和平运动的回忆录,为历史学家研究汪伪政权和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高宗武的一生充满了争议,他既是中国对日外交的重要参与者,也曾为汪精卫的卖国行径秘密奔走,但最终选择揭露真相,为历史留下了复杂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