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木(1910年-1998年10月30日),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张松如,笔名有公木、木农等,河北省辛集市人,是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教育家。以下是关于公木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1910年6月21日出生于直隶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北孟家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在外祖父的帮助下入学念书。后考入直隶正定省立第七中学(即现河北正定中学),1928年春考入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国文系,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30年1月公木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社会科学联盟及左翼教师联盟。
- 延安时期:1938年8月,公木受党组织委派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公木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宣传科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时,与同科的朝鲜籍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谱写了由8首歌曲组成的《八路军大合唱》,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八路军与新四军》《炮兵歌》《骑兵歌》《军民一家》等8首歌,公木创作了全部歌词。
- 离开延安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9月,公木参加东北文艺工作团到东北开展革命工作,被任命为本溪市委宣传部长。1946年1月,公木参加筹办东北公学(东北师范大学前身)任党委书记、教育长。1947年4月成立东北大学教育学院,公木任院长。全国解放后曾在鞍钢教育处任处长。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4年10月调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任副所长、所长。1958年公木被打成“右派”,并被开除党籍,被安排到吉林图书馆任馆员。1962年,公木被分配到吉林大学中文系当教员,他开始转入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79年公木得到平反,恢复党籍。之后历任吉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副校长,吉林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暨《社会科学战线》副主编,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暨语文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暨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暨吉林分会主席,中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 主要成就
- 文学创作:公木的诗歌创作与臧克家、艾青齐名,诗作有《父与子》《鸟枪的故事》《哈喽,胡子!》等。由其作词、郑律成作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还创作有《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电影《白毛女》《豹子湾战斗》等插曲,整理定型《东方红》歌词。这些歌在我国几代人中广为传唱,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 学术研究:公木长期在大学任教,培养了大批学子,科研著述丰富,在诗论、老子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首创“第三自然界”理论范畴。
# 人物评价
公木的一生是追逐理想、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的一生,是青少年时代就投身革命洪流、为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以诗歌为生命”为人民勤奋创作奉献文艺精品的一生,是以极大热情投入教学科研、“甘化泥土润花根”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大批栋梁人才的一生。
公木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近20年了,但他创作的军歌还在,他留下的业绩还在,他创造的精神财富仍然鼓舞激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