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铜川)人,是西晋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以下是关于傅玄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出身于官宦家庭,祖父傅燮曾任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曾任曹魏扶风太守。他少年时因父母早亡,身处孤贫之中,但折节发奋读书,博学多识,通晓乐律。
- 政治生涯:在曹魏正始年间,傅玄与王沈等共撰《魏书》。后参安东、卫军军事,转温县令,再迁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咸熙元年(264年),傅玄受封鹑觚男,后进爵为鹑觚子,加驸马都尉。晋武帝时期,他历任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等职,多次上疏陈说治国之策,对当时的政治和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成就
- 思想方面:傅玄主张尊儒尚学,反对清谈风气。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干,兼具法家、道家等元素,涵盖哲学、政治、伦理、经济等领域。其著作《傅子》是中古子学发展中的重要著作,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 文学方面:傅玄工诗,尤以乐府诗盛名。他的诗歌典雅工丽,具有说教性,对太康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现存诗作60多首,其中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尤为突出。
- 经济方面:他提出“四民分业定居论”,主张将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并根据社会经济需要规定各业人数。在屯田问题上,强调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反对过度剥削军屯士兵,以保护生产积极性。
人物评价
- 傅玄个性刚正亮直,为官骨鲠不辍,仕途历任要职,文学上辞采壮丽,思想上“言富理济”,是魏晋士大夫的杰出代表,也是北地傅氏子弟中最典型和杰出的人物。
傅玄以其卓越的思想、文学和政治成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