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650年-693年),字令明,世称杨盈川,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左光禄大夫杨初之曾孙,中国唐代诗人、官员、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
人物生平
- 幼举神童:杨炯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于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举神童。
- 秘府校书:上元三年(676年),杨炯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
- 贬官梓州:武后垂拱元年(685年),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
- 任教洛阳:天授元年(690年),杨炯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
- 盈川令:约如意元年(692年),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
文学成就
- 诗歌方面: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其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擅长五律:杨炯擅长五律,其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
- 作品价值:其所作《王勃集序》论及龙朔间“上官体”泛滥情况及彼等与之争业迹,叙述较祥,有重要史料价值。
轶事典故
- 盈川之名:唐如意元年(692年),杨炯到任盈川,他见此处地薄人稀,百姓困际,誓言要改变贫困面貌。他取刑溪之“刑”为“盈”,视地理于云溪、衢江会合处得“川”,意在使这川流之处,稻香长川,谷盈千仓,百姓富裕,即改“白石”县名为“盈川”,卒于任上后,被称为“杨盈川”。
后世影响
- 文学影响:杨炯在内的初唐四杰,他们以革除诗坛浮靡之习为己任,以对上官体批判的姿态,从狭窄的宫廷天地引到广大的市际,从狭小的台阁到山川边塞,开拓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新的生命,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表现出诗人的正义感和进取精神。
- 典故流传:杨炯的诗歌作品如《从军行》等,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在后世也被广泛传颂,成为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杨炯的一生,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在政治生涯上,都展现了其多方面的才华和坚定的个人信念。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世人传颂,其文学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