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文学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李德裕自幼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精《汉书》《左传》,以门荫入仕,补任校书郎。元和年间,因父亲李吉甫拜相,为避嫌到藩镇任职。
- 任职台省: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德裕被张弘靖辟为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后随张弘靖回朝任监察御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继位,李德裕入翰林院任翰林学士,深受器重。
- 出镇浙西:唐文宗时,李德裕受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任浙西观察使。
- 治理西川:在西川节度使任上,李德裕积极防御吐蕃和南诏,巩固边防。
- 担任宰相: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首次拜相,但不久遭奸臣排挤被贬。唐武宗继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
- 会昌辅政:会昌年间,李德裕辅佐唐武宗,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进封太尉、赵国公,开创会昌中兴。
- 贬死崖州:唐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遭忌,被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849年)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主要成就
- 政治方面:加强相权,提出“政归中书”,保证宰相的辅政权力,并恢复中书舍人参与台阁常务的权力;裁汰冗官,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 军事方面:反击回纥,成功将其击退并迎回太和公主;平定泽潞之乱,维护朝廷权威。
- 文化方面:抨击科举弊端,反对以诗赋取士,主张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在文学上也有造诣,著有《会昌一品集》等作品。
轶事典故
- 牛李党争:李德裕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为首的牛党展开长达四十年的党争,涉及政治理念、用人政策等多方面分歧。
- 智断疑案:在浙西观察使任上,李德裕曾巧妙破解一起疑难案件,展现其出色的断案能力。
- 千里送水:李德裕喜好饮茶,在京城当宰相时,仍用常州惠山寺泉水煎茶,通过驿站千里送水,后得知京城有水质相近的井水,改为就地取材。
李德裕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其政治才能和功绩得到后世高度评价,李商隐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仲、诸葛亮等并列,称其为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