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生平经历
- 早年成才: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24岁的他参加朝廷科考,凭借出色的诗文才华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 仕途生涯:乾隆七年(1742年),袁枚外调江苏,先后在溧水、江宁、江浦、沭阳等地任县令七年。他为官勤政,颇有声望,但因不耐仕宦,且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
- 归隐随园:辞官后,袁枚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他在随园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其间游历南方诸名山,与诗友交往。
文学成就
- 倡导“性灵说”:袁枚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真情实感,反对模拟古人。
- 文学创作:他的古体诗充满激情与创造力,近体诗则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 文学影响: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大学士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
纪念场所
- 袁枚墓位于南京五台山旁,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毁坏。1974年为建五台山体育馆,对其进行了清理。
- 袁枚故居随园,在袁枚离世后逐渐颓败,至20世纪30年代已旧迹难寻,但在宁海路与广州路交汇处的绿地,现建有袁枚雕塑,被命名为“袁枚广场”,乌龙潭公园也有袁枚石雕。
袁枚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丰富的创作成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性灵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在美食、园林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人称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