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Matteo Ricci)
2025-03-06 16:04:28 浏览:97次 【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意大利籍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字西泰,号清泰、西江。以下是其生平简介:

# 早期经历

- 1552年10月6日,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

- 16岁时到罗马,深受文艺复兴文化氛围的熏陶,具有全面的艺术素养。

- 1571年加入耶稣会,1577年自愿申请到远东传教。

# 来华传教

- 1582年,在葡萄牙殖民势力的支持下抵达澳门,开始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 1583年,与罗明坚一同进入广东肇庆,建立中国内地第一间天主教堂,取名“仙花寺”,以僧人身份传教。

- 1589年,因两广总督刘继文排挤,离开肇庆前往韶州,期间修订以儒士为对象的《天主实义》,出版《交友论》与《西国记法》等书。

- 1595年,从韶州出发,取道大庾岭、南昌,前往南京,因明朝廷对外国人存有戒心,两个月后折返南昌,在南昌居住三年,建立传教所,传播天主教教义和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修订《坤舆万国全图》。

- 1598年,再次前往南京,得到士大夫的接纳和尊重,与徐光启等人交往。

- 1601年,抵达北京,进呈自鸣钟等物,获准在京居住,与士大夫广泛交往,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自制地图、地球、天体仪送给官员。

# 主要成就

- 传播天主教:开创“利玛窦规矩”,对中国传统习俗保持宽容,容许中国教徒继续祭天、祭祖敬孔,以“天主”称呼天主教的神,将基督教演绎成一种类似于并能兼容儒教的伦理体系,成功地在士大夫中建立良好声誉和关系,使天主教在中国得以传播和发展。

-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将西方的几何学、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的观点传入中国,与徐光启等人合译欧几里德《几何原本》前六卷,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还首次将《四书》译为拉丁文,与郭居静神父一同编修了第一本中西文字典《平常问答词意》,首次尝试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 逝世与影响

- 1610年5月11日,利玛窦因病卒于北京,终年59岁,万历皇帝破例准许其葬于北京西郊的藤公栅栏,使其成为首位葬于北京的西方传教士,其墓地现位于北京西城区官园桥附近的北京行政学院院内,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和方式一直为之后跟随他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所遵从,他成功地开启了日后200多年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方式,美国《生活》杂志将其评为公元第二千年内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评价他在“文化交融”的领域上做出了最大贡献。

利玛窦以其独特的传教策略和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卓越贡献,成为历史上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他不仅成功地在中国传播了天主教,还促进了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融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数据包号:2002-01
产品价格:电子版:18元 | U盘版:38元 | 纸质版:58元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传记书行,经典传世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