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以下是他的生平简介: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9岁丧父,由亲戚抚养成人。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后转到法律系,因不满学校教育方式退学。
- 军旅生涯与创作初期:1851年至1854年,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期间发表了《童年》等作品。1854年至1855年,他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这段经历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
- 创作高峰期:1863年至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反映了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时期的战争场面和人物命运。1873年至1877年,他完成另一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深刻描绘了俄国贵族的生活和道德困境。
- 思想转变与晚期创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他开始关注农民生活,主张“勿以暴力抗恶”、强调“道德自我完善”,这些思想体现在作品《忏悔录》《我的信仰是什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中。1898年7月,托尔斯泰开始创作《复活》,这是他世界观转变后最重要的作品。
- 晚年与逝世: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因家庭状况和生活原则的矛盾,1910年10月离家出走,11月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夫火车站,享年82岁。
# 文学成就与影响
- 文学成就:托尔斯泰的作品反映了俄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急剧变化的阶级斗争,传承了俄国与西欧批判的现实主义,揭示了俄国革命的两面性。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思想影响:托尔斯泰的思想和作品激发了俄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促进了俄国社会的变革。他呼吁社会平等、公正和废除暴力的理念为俄国社会的转型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了农民教育和土地改革的进程。此外,托尔斯泰提出的“勿以暴力抗恶”学说,是20世纪初影响很大的知名伦理观,他提倡的和平、非暴力以及对个人内省的重视,启发了世界各地的人道主义运动。
托尔斯泰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影响,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对俄国文学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