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
2025-04-03 17:34:29 浏览:5次 【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后恢复杨氏,是隋朝的开国皇帝(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以下是关于隋文帝的详细介绍:

# 人物生平

- 家世背景:出身于关中高门弘农杨氏,自称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时期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

- 早年经历:541年7月21日,杨坚出生于冯翊般若寺(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据说出生时有“紫气充庭”的异象。幼年的杨坚为人深沉少言,刚刚进入太学的时候,即使是十分亲密的人也不敢戏弄。

- 辅政北周: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北周明帝即位,授杨坚为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周武帝宇文邕即位后,杨坚任小宫伯,出任随州刺史(今湖北省随州市),进位大将军。后来被调任京城。在其母身边侍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都称他纯孝。当时宇文护执掌朝政,非常忌惮杨坚,多次想要谋害他,幸而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人的保护才得以幸免。

- 夺权建隋: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登基即位,改元开皇,建立隋朝。

- 统一南北: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

- 开皇之治: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输籍法”、“大索貌阅”,整顿户籍。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府库充盈,经济繁荣,人丁大增。

- 晚年倾轧:但是在位后期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

- 离奇去世:仁寿四年七月丁未日(604年8月13日),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 为政举措

- 政治: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

- 经济: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输籍法”、“大索貌阅”,整顿户籍。

- 军事:北击突厥,稳定东亚局势,让中断百年的汉文化得以恢复。为隋朝发展乃至中国后世安稳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

- 民族: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 文化:隋朝建立之初,文帝便开始了包括度僧、建寺、造像、写经等一系列大规模地复兴佛教的措施。杨坚全面复兴佛教,既出于个人信仰,又有社会历史原因。周武帝用行政手段强行压制佛教的作法,不可避免地招致了广大信徒的不满,相反,它又往往会引发信教者更为强烈的宗教感情。隋文帝普诏天下,全面支持和复兴佛教,招唤流民归土耕垦,对于隋王朝赢得民心、巩固统治都是非常有利的。隋代佛教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南北风格融合、佛教义学发达、中国化佛教宗派创立、佛经翻译与经录编纂、民间佛教的兴盛、佛教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佛教以中国为中心向四邻诸国的传播。

# 人物评价

- 史书评价: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

- 历代评价:隋文帝对于中国社会的积极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他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实现全国统一的帝王。在隋文帝治下,人民得以安息,社会空前繁荣,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他北击突厥,稳定东亚局势,让中断百年的汉文化得以恢复。为隋朝发展乃至中国后世安稳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被游牧、少数民族称为“圣人莫缘可汗”,成为天下共同的圣人可汗。这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他开创了组织严密、影响深远的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开皇律》,首次确立了封建制五刑体系(笞[chī]、杖、徒、流、死),成为中国社会稳定、文明发展的重要制度,该制度一直影响后世沿用到清朝末,沿用一千三百年。他修建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大兴城。其面积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6.2倍。大兴城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中国都市建设,以及日本、朝鲜的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这些业绩为后来的唐王朝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隋朝的开创便没有唐朝的辉煌。除了雄才伟略,隋文帝还是中国极少见的坚守爱情的典范皇帝。虽然当了皇帝,却没有三宫六院、四处宠幸,却一直只“钟爱一个女人”,也就是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在两人四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可以说同甘共苦、感情真挚热烈。他们的夫妻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隋文帝是个孤儿,从小在寺院长大,一呆便是13年,在寺院中一直得到僧人的抚养,礼佛上香,问师寻道,佛学参悟深透。杨坚称帝后,大兴佛教,使周武灭佛后,佛教再次进入发展黄金时代。

- 国外评价:暂无权威资料提供具体评价内容。

# 轶事典故

- 两姑之间:杨坚还没袭杨忠爵位时,北周权臣宇文护欲笼络杨坚为心腹,杨坚请教父亲杨忠,杨忠说:“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意指杨氏效忠皇帝,不可在皇帝和权臣之间首鼠两端。于是杨坚拒绝了宇文护的要求,不久后宇文护及其党羽被北周武帝诛灭,杨氏因而得保荣华富贵。

- 惧内皇帝:根据史书记载,杨坚和皇后关系非常亲密:“上每临朝,后辄与上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上,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候上退朝而同反燕寝,相顾欣然。”独孤皇后到了晚年时,杨坚想找一两个美人作为生活调剂,他试探性宠幸了宫人尉迟氏,却没想到皇后悲愤交加之下怒杀此女。杨坚一气之下感觉皇帝尊严受到打击,脾气暴躁的他负气离家出走。孤独寂寥的老年杨坚虽然试图在陈、蔡贵人等青春美人那里找点人生欢乐忘却愁苦,但失去皇后的痛苦始终无法自拔,而且他也隐隐感悟到了对爱妻的伤害。独孤皇后去世刚刚一年多,杨坚就一病不起,临终前对皇太子和负责山陵的官员说:“我的丧事你们商量着办吧。唉,说这些有什么用,我实在忘怀不了皇后,如果灵魂真有知觉,一定要让我们夫妻在地下团聚。”

- 相有奇表:《资治通鉴》上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陈朝至德元年(583年)十一月,陈后主陈叔宝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出使隋1。陈叔宝听说隋文帝杨坚状貌异人,便让袁彦画像而归。当陈叔宝看到杨坚的画像后,大骇道:“吾不欲见此人!”立刻命人将画扔了。根据《隋书》的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


数据包号:2002-1348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   丰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8月18日),幼名日吉丸,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

    政治家
  •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丞相
  •   朴槿惠(박근晖,Park Geun-hye,1952年2月2日—),韩国第18届总统(2013年2月25日—2017年3月10日),韩..

    总统
  •   萧公权(1897—1981)是中国现代政治学、历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学贯中西,被誉为“融合中西两大..

    政治家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