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1038年-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镇晏殊村(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是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的第七子。晏几道与父亲晏殊合称“二晏”,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晏几道出身名门,自幼聪颖过人,7岁能文,14岁便参加科举,金榜题名。他早年生活优渥,整日与诗酒为伴,过着风流公子的逍遥日子。
- 家道中落: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17岁的晏几道结束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家道开始衰落。
- 牢狱之灾:熙宁七年(1074年),因朋友郑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治罪,晏几道受到牵连,被送进牢狱,后得以释放。这场牢狱之灾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使他的生活更加困苦,仕途也受到严重影响。
- 仕途经历: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职,但性孤傲,不慕权贵,中年家境中落,仕途不得意。
- 晚年生活:晏几道晚年决心远离官场,寄情于诗词创作,在寂寞困顿中逝世,享年82岁。
词作风格
- 工于言情:晏几道的词以言情为主,表达情感直率,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他的词风浓挚深婉,与其父齐名,但当时及后世作者都认为他的造诣在晏殊之上。
- 题材内容:多写爱情生活,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回忆,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其中不少词作表达了对歌妓舞女命运的同情,歌颂了她们美好的心灵。
- 艺术特色:晏几道的词善于运用梦境、回忆等手法,以梦写情的创作手法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词中常常出现“梦”字,如“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等,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晏几道以其独特的词风和对爱情的深刻描绘,成为北宋词坛上一位重要的词人,他的《小山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