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1889-1971),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以下是关于翁文灏的详细介绍:
教育背景与学术成就
- 1908年,翁文灏赴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理学博士,专习地质和岩石专业,并于1912年获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
- 他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并是中国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学者,编制了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
- 1922年,翁文灏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地质学会,并多次担任会长。1934年,他与竺可桢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并担任第一任会长。
政治生涯
- 1948年5月,翁文灏由蒋介石提名,成为“行宪”后第一任行政院长,但因金圆券贬值等问题,于同年11月26日引咎辞职。
- 1951年,翁文灏从欧洲经香港回国,成为解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回到祖国的国民党高官。
主要贡献
- 地质学研究:他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是中国地质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 教育事业:他曾担任清华大学地学系第一届系主任,并一度兼任清华大学代校长,培养了包括谢家荣、叶良辅等在内的一批地质学人才。
- 抗战贡献:在抗战期间,他主管矿务资源与其生产,对大后方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矿产开发、厂矿内迁、石油开发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翁文灏以其在地质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爱国精神,在中国科学史和政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