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697年-781年7月9日),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以下是关于郭子仪的主要信息:
生平经历
- 早年入仕:出身华阴郭氏,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
- 平定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因收复两京有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
- 承担兵败之责:乾元二年(759年),承担相州兵败之责,失去兵权,处于闲官。
- 平定河中兵变: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
- 抵御外族入侵: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再度被启用,出任关内副元帅,收复长安。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他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
- 晚年尊荣: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病逝,获得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历史评价
- 史书评价其“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猗欢汾阳,功扶昊苍。秉仁蹈义,铁石心肠。四海静乱,五福其昌。为臣之节,敢告忠良。”
- 司马光评价其“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
处世智慧
- 忠诚无私:从不把打仗破敌当作升官发财途径,多次主动辞去高官厚禄,只保留实际职务,以国家利益为重。
- 宽宏大度:宦官鱼朝恩挖其父坟墓,他不仅没有报复,反而认为是自己带兵不严所致,宽容大度感动了鱼朝恩,化解了恩怨。
- 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爱护百姓,带兵屯田,减轻人民负担,培养人才,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后来位至将相。
- 低调谦逊:功高震主却从不居功自傲,面对皇帝的猜忌和小人的陷害,始终低调谦逊,主动放弃兵权,消除皇帝疑虑,得以善终。
郭子仪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忠诚无私的品质以及高超的处世智慧,成为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名将,其故事至今仍被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