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以下是关于方志敏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漆阳镇湖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曾在私塾读书,后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
- 革命历程: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先后任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部长、中共江西区委工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等职。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 英勇就义:1934年11月,方志敏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他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和诱降,他坚贞不屈,于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主要贡献
- 创建革命根据地: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 文学创作:被捕入狱后,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16篇,近14万字的文稿和信件,表达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和对祖国的热爱。
精神品质
- 坚定信仰:方志敏对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不移,他在狱中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豪言壮语,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 清贫廉洁:他一生清贫,从不居功自傲、以权谋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清贫的革命者”。
方志敏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名字和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