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名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秦朝的开国君主。以下是他的简介:
# 生平经历
- 早年: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因父亲在赵国做人质,他早年与母亲在赵国生活,直到父亲成为秦国太子后才回到秦国。
- 继位亲政: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继承王位。公元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并铲除权臣吕不韦,开始亲政,起用李斯、尉缭等客卿。
- 统一六国:自公元前230年起,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一统六国的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 政治举措
- 创立皇帝制度: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后世皇帝都纷纷效仿。
- 中央集权: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经济文化
- 统一措施: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实施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 军事国防
- 北击匈奴: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取河南地,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
- 南征百越:派兵南征百越,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扩大了秦朝的疆域。
# 晚年与逝世
- 求仙与暴政:晚年追求长生不老,迷信方术,苛政虐民,焚书坑儒,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
- 驾崩: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享年五十岁,葬于骊山秦始皇陵。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然而,他推行严刑峻法、大兴土木等行为也引发后世争议。